焦点资讯:解局|乘不稳的医美东风 奥园美谷被ST

来源:金融界 时间:2023-05-05 03:11:35

观点网 脱胎于中国奥园集团的奥园美谷,迎来预期中的“戴帽”。

此前4月中旬发布的一则业绩修正预告,就预示了这一结果。奥园美谷宣布了令外界惊讶的业绩调整结果,该公司2022年归母净利润亏损幅度,在短时间内扩大6-8倍。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而根据最新的年度报告显示,2022年内奥园美谷实现营业收入13.56亿元,同比下降14.66%;

同时,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5.83亿元,同比下降457.99%;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2.11亿元,同比增长69.94%。

截至期末,奥园美谷录得总资产37.39亿元,同比下降12.42%;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则为-1.61亿元,同比下降111.24%。

由于2022年度经审计的期末净资产为负值,且近三个会计年度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前后净利润孰低者均为负值,奥园美谷因此触发相关警告。

但它要面对的麻烦事不只有这一桩。

奥园美谷聘请的审计机构中审众环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对该公司2022 年度财务报告出具了无法表示意见的审计报告,以及持否定意见的《内控控制审计报告》,也成为其被冠上“*ST”的原因之一。

按照深交所安排,奥园美谷将自5月5日开市起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和“其他风险警示”处理,股票简称由“奥园美谷”变更为“*ST美谷”。

消息出街后,市场对此评价不一。部分投资者选择相信这是又一次“挤去水分”的压力测试,并继续认为医美赛道的前景光明。但大多数股票持份者仍表达了扼腕惋惜之情。

在他们眼里,奥园美谷本有望成为一只“十倍股”,只是却在转换赛道后未能及时摆脱旧日阴影,以至今日田地。

奥园美谷的前身为房地产开发商京汉股份,2020年4月被中国奥园集团收购后,经过调整,更名为奥园美谷,同时开始向以医美为核心的美丽健康产业转型。

当时正值房地产市场颓势初现,房企们试图通过多元化业务发掘第二增长点。奥园美谷被划入奥园集团旗下管理非房业务的“悦康板块”,并在初期得到控股股东极大的支持,包括注入浙江医美服务龙头连天美,另在2021年7月主持奥园美谷的地产业务剥离。

“我们将以合作生产、联合研发、代理、股权投资等方式,在上游横向拓展。”奥园美谷管理层当时宣布,将会拥抱资本,收购一切符合公司标准的区域龙头,在最短的时间里抢占市场份额。

在如此愿景推动下,2021年7月奥园美谷向奥园集团旗下深圳市凯弦投资有限责任公司,打包出让地产资产包,即所持京汉置业100%股权、北京养嘉100%股权和蓬莱养老35%股权。

但伴随股权转让,奥园美谷对京汉置业的多笔融资计划所提供的担保,并未得到解除。这为后来发生的事情埋下祸根。

随着第一波疫情影响消退,国内大消费复苏强劲,尤其医美行业成为最坚挺的板块之一。在2020年第四季度至2021年中期这半年多时间内,借助高景气度的医美赛道,奥园美谷股价涨幅惊人。

资料显示,自2020年10月9日到2021年6月1日收盘的29.09元/股,奥园美谷股价在数月内上涨超过6.2倍。蓬勃的气象,掩盖了批评的声音。

幻想随着奥园集团陷入流动性困难而破灭。人们对奥园美谷独立性的质疑最终应验。与奥园集团纠缠不清的债务和资金来往关系,一直是阻碍奥园美谷正常经营的关键因素之一。

最明显的例子是,截至2022年年末,奥园集团旗下凯弦投资仍然拖欠向奥园美谷支付剥离地产业务的股权转让款4.08亿元。

来自奥园美谷《非经营性资金占用及其他关联资金往来情况汇总表》数据显示,2022年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及其附属企业对奥园美谷的往来资金余额超过数亿元。

其中就包括凯弦投资的股权转让款4.08亿元;京汉置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担保费75.53万元;以及广州市万贝投资管理有限公司的租赁保证金15.51万元;广州奥盈投资有限公司的咨询服务费588万元。

不久前,奥园美谷控股股东深圳奥园科星投资有限公司,所持有的奥园美谷5723.32万股股份将被司法拍卖,这占公司总股本的7.50%。事情如何发展仍是未知数。

担保责任方面,截至2022年末,奥园美谷对京汉置业定向融资计划提供担保的担保余额为2.48亿元,占公司最近一期经审计净资产的16.94%,这笔定融计划已到期,且部分涉诉,涉诉金额为7947.48万元。

除此之外,奥园美谷为京汉置业的金融机构债务,即中国信达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广东省分公司提供的纾困基金债务提供担保的担保余额为13.15亿元,占公司最近一期经审计净资产的89.73%。

事实上,奥园美谷目前已被信达资产公司提起多项诉讼,要求承担连带责任。在最新的业绩报告中,奥园美谷无奈计提预计负债约10.2亿元,因此交出惨淡的成绩单。

历史遗留问题待解,但这家医美企业仍未到山穷水尽之时。观察奥园美谷的经营变现,其目前依靠的生物基纤维业务、医疗美容业务均拥有良好前景,医美消费需求长期客观存在。2022年内这两项业务均录得超过43%的增长速度。

如果后续担保和关联方问题得到妥善解决,“倒下”并不是唯一结局。

本文源自:观点网

标签:

x 广告
x 广告

Copyright ©  2015-2032 华西文旅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京ICP备2022016840号-35   联系邮箱: 920 891 263@qq.com